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节气:本月20日 谷雨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补贴“后遗症”―――雨润启示录

专题报道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政府补贴“后遗症”―――雨润启示录

发布日期:2016-11-21 点击量:1257人次

前些日子,笔者看到一篇关于雨润集团的报道,昔日的低温肉制品大亨如今却身陷债务危机,创富神话命悬一线。从雨润集团的兴衰发展,笔者想说说政府补贴款,为何意在“造血”的补贴却让企业“输血致死”?花卉行业也有企业享受政府补贴扶持,这个钱该不该拿,拿了该怎么花?

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才曾是一位公务员,放弃“皇粮”凭借200元起步资金下海经商,在水产生意上积累了几百万元,随后看上低温肉制品市场,在南京创建雨润集团。雨润1996年年产值达1.6亿元,成为行业领军者;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1年以前一直高速发展,总资产最高时达到358亿元。

从起步到高峰,祝义才用了20年。而从2015年至今,雨润债务危机接连不断,仅1年多时间雨润帝国就已风雨飘摇,寻求融资亦尚未成功。雨润怎么了?

《商界》报道数据显示,自2005年上市以来,雨润共获得政府补贴近40亿元,累计补贴额占累计净利润的比例高达46.38%。雨润集团2012年至2014年的政府补贴款分别为6.18亿元、4.53亿元和3.38亿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只有0.89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原本意在扶植企业发展的政府补贴,反而成为雨润利润的主要来源,政府停止“输血”后,企业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病危”。

实际上,雨润危机的伏笔早就埋下了。1992年,祝义才初到南京创建雨润就得到政府支持,争取银行贷款引进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先进设备,建立了10条生产线,以上海为突破口,雨润向华东地区铺开销售网,进而覆盖全国,形势一片大好。1996年,祝义才收购南京罐头厂,带着江苏省首例“民企收购国企”案例的光环,雨润无偿获得生产用地、厂房、技术和管理人员。这次收购使雨润集团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并购。在主业相对稳定后,2002年雨润收购南京河西地产,力图成为“中国第一屠户”的生猪屠宰场陆续开建,2005年收购重组南京中央商场,后又大举涉足金融业和文化圈等,众多项目纷纷上马。在多元化跨界发展之路上,有政府补贴做后盾,雨润跑得飞快。

从2010年开始,雨润旗下地产、旅游、物流等业务频频爆出危机,在安徽、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投资数亿元建立的生猪屠宰场也基本闲置。作为主业的雨润食品则出现安全问题,严重影响雨润声誉,尤其是2012年“合江县火腿肠”事件更是让雨润大受打击,食品销量迅速下滑。主业受创,而大规模的投资仍在“烧钱”,雨润后继无力。

截至2015年9月,雨润公司总负债95.47亿元,2016年5月因未能如期偿还10亿元中期票据形成交叉违约,而明年到期的60多亿元债务可能成为压垮雨润的最后一根稻草。

雨润何以走到如今?关键是在“拿钱”和“花钱”上出了问题。

从“拿钱”方面来看,在雨润发展初期,政府补贴款让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然而在主业发展相对稳定之后,雨润却在政府补贴面前停不下来。当“占便宜”成为一种常态,就会让企业在舒适区滑向低谷,从雨润多元化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后期建设项目一般伴随着“圈钱圈地”的目的,大量廉价土地和优厚补贴政策支撑了雨润发展,而依靠低价收地政策和政府补贴的盈利模式本身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持续“拿钱”也让企业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失去“造血”能力。企业将发展重点从自身的市场定位转移到争取政府补贴这块“蛋糕”上,原本应考虑的品质、营销等问题被边缘化,以致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主业大危机,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由此可见,对于志在长远的企业来说,补贴很可能从“馅饼”变成“甜蜜的陷阱”。

从“花钱”方面看,初期补贴款用于雨润主业发展,使得雨润成为领军企业,但持续“拿钱”,更多的补贴款到位后,花钱反而成了企业负担,迫使企业走上快速并购发展道路。“快”是雨润发展的一个特点,这个“快”却是以政府资金为后盾在加油充气。有新项目才能拿更多补贴,有了补贴又要花出去上新项目,整个过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快。每个新项目上马除了资金准备,还需要严谨的市场考察、完善的团队建设、精准的目标定位等。而被资金“冲昏头脑”使得项目仓促上马,却无力探究每个点的盈利模式和后续发展路径,准备不足很可能是雨润跨界项目频频爆出危机的原因。这告诉我们,在“输血”模式下变成一个“胖子”只是虚胖,而不是强壮。

“花钱”导致雨润发展的另一个结果是“大”。低温肉制品、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文化业等,雨润把“盘子”铺得太大。多元化发展思路固然是分散风险、寻找新利润点,但领域太多、相关黏性不大,这让雨润成了一个各种不相关的零件拼凑而成的“巨无霸”,除了在规模上恐吓对手,因为衔接联系不紧密,导致行动不便、内耗巨大,直到把自己拖垮。雨润的债大多来自主业以外的大规模投资,多处起火却只有主业救火,所以主业稍有问题马上就面临整体危机,这说明没有明确的总体发展目标时,补贴款就是一种“催肥剂”。

面对政府补贴的诱惑,花卉企业该不该伸手呢?近年花卉行业内也有一些企业依靠政府补贴盲目上马各种项目、大做形象工程的情况,比如在不合适的区域建设大规模生产基地、斥巨资建设高端温室却完全空置等,在补贴停滞后,这些企业就要面对各种运营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对希望长久发展的企业来说,没有明确的使用方向、没有找到可持续盈利点之前,政府补贴都有可能成为麻痹企业的“鸦片”,迫使企业做出盲目甚至错误的决定。只有基于市场调研和分析之上,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和充足准备之后,它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企业如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政府补贴是加速踏板,当企业设计时速是100迈,而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只能跑到60迈时,此时政府补贴加速是正向作用,但很少企业能在达到100迈时停油刹车。所以,当加速踏板持续生效时,企业难免失控,最终结果只能是车毁人亡。雨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政府补贴面前,企业应该想好要不要伸手、伸手后如何花钱,以及何时停。一味“捡便宜”的思想可能会断送企业前途,就如电影台词中说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编辑:西安花卉网 官方网址:http://www.xahhw.com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