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8-28 点击量:1660人次
日前,一篇题为《“假格桑花”大面积种植,引发青藏高原生态危机》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起来,作者为在拉萨从事植物研究相关工作的措措和“植物人”诺诺。文章指出,大花波斯菊在西藏突然成为“格桑花”而被大面积种植,正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这个事件应引起业内反思,如今正处于“风口”的花卉旅游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但花海建设和品种选择方面的生态评估却被忽视,一些缓慢但影响深远的生态危害或许正悄然发生。
“生物入侵”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水葫芦泛滥成灾、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在南方肆虐等,不仅带来大额经济损失,还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深远影响。花海品种并没有这么强势的入侵性,所以它带来的影响更为隐蔽和缓慢,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性表现不同,以至于未受重视。
以上文的波斯菊为例,它在很多地区小范围应用都不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但在高原大范围应用后,侵占原本属于委陵菜、马蹄黄、高原毛茛等本土品种的生长空间,逐渐形成单一品种种群优势。有云南植物学家指出,把波斯菊当成格桑花推广是一件危险的事,它可能正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特别是在西藏这种生态脆弱区,波斯菊种子量极大、容易繁殖、适应性广、生命力顽强,它带来的危险可能远大于紫茎泽兰造成的危害。
实际上,除波斯菊外,一部分花海常用品种,如柳叶马鞭草、粉花月见草等,由于种子易飘飞、生命力顽强等特性,在部分地区也有泛滥的“潜质”。比如,柳叶马鞭草不耐寒,在零下8℃至10℃会自然死亡,本身没有侵蚀性(强烈妨碍别的物种),欧盟没有将其划入入侵品种名录,还喜欢这种大花量的植物作为蜜源。在我国,柳叶马鞭草由于观赏效果好、养护相对简单,常被当作薰衣草替代品种,在花海、花境中应用广泛,种子和种苗销量增幅较大。然而笔者了解到,在北方难以越冬的柳叶马鞭草在南方却恣意生长,控制难度大。
日前,笔者看到,由于缺乏低温环境,柳叶马鞭草在云南难以自然去除,而且作为宿生植物,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人工去除也比较困难。原本园区路边绿化试种的一小段柳叶马鞭草已经繁育成一小片,种子还飘飞到百米之外的地方长成新植株。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柳叶马鞭草在道路缝隙、墙壁缝隙等贫瘠的环境中也能萌发生长,难以预估一旦柳叶马鞭草流落到野外环境中会繁育到何种程度。
既然存在生态风险,为何这一问题迟迟未受关注?首先,“生物入侵”是较为严重的概念,而花海品种大部分都是安全品种,少部分存在风险的品种也没有表现出那么强势的危害,而且花卉旅游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其危害效果还没有显现,危害的严重程度还难以评估;其次,花海旅游还处于新兴阶段,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问题,比如行业关注重点集中在花海设计、运营管理、新品种引入等,花海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废弃后园区的植物管理等问题,暂时还处在众人的视线之外;再次,花海使用的品种都是经国家许可进口的品种,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品种似乎不存在生物入侵问题,入境后检验检疫只负责病虫害等方面,对后续的生态问题则缺乏相应的管控体制和主管单位;最后,我国幅员辽阔,有泛滥潜质的品种也只是局限在一定区域内,因此很难受到普遍关注和认同,比如一枝黄花在南方危害极大,但在北方却能成为绿化应用的好材料。
除了品种问题,盲目的花卉旅游项目建设还有可能破坏原生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影响生物链等,这种缓慢且不明显的生态损伤也被隐藏在高速发展的光环之下。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花卉旅游确实有大量市场需求,但考虑到生态安全问题,花海建设和品种选择都应更谨慎、更科学。首先,花海建设应该有一定的体系和标准,或者首先形成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地点选择、周边生态影响评估等方面有所要求;其次,针对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应分区域对潜在的生物入侵品种形成备忘录,同时加强区域间交流;最后,呼吁成立专业管理部门或协会。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丛日晨认为,水葫芦、紫茎泽兰的案例不应再发生,花卉旅游方面亟须产业标准和主管单位介入,减少杂乱无章的管控状态带来的生态隐患。
柳叶马鞭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