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节气:下月7日 大雪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专题】古代为女性过节“三次”

专题报道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花卉专题】古代为女性过节“三次”

发布日期:2012-03-08 点击量:945人次

今日是“三八”妇女节,想必很多男士们又要振臂高呼“平等”、“男人节”……若是一年给女性过三次节日,那男士们是否更加羡慕嫉妒恨呢?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古代,妇女节一年有三次,而且妇女节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古时,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称女儿节,这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妇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的头上簪以石榴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椹、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共穿,佩带在女孩身上。明朝的余有丁在他的《帝京五日歌》中写道:“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头当簪,衫裙簪朵盈盈新。”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欢度女儿节的欢喜景象。

农历七月初七,坊间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个带有神话色彩由来的妇女节。南北朝时的 《荆楚岁时记》载:“是夕,各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榆石针,陈果瓜于庭院中以乞巧。 ”在一些地方县志中也有“七月七夕为女节”的记载。相传织女心灵手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乞求灵巧。

到了唐代,人们都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织女,希望她把纺织的技巧传给家中的女人。而女人们则走亲访友,交流织艺。连平时被禁锢在绣楼里的大家闺秀,这天也可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涉足田园,游览井市。古代许多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也由此产生。宋代、明代,“七夕”这天妇女的待遇就更高了,明代《帝京午目》中说:“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

传说中织女这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劳动巧手。正因为这样,所以历代的妇女都要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去向织女乞巧,希望她把女红技艺传授给世上的妇女。这里所“巧”主要是指劳动技巧的巧,而婚姻匹配的巧自然也包含于其中。

第三次妇女节便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之所以是女儿节,应当归因于此日的民俗。《大兴县志》中说:“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亦曰女儿节。”明清时北京分宛平、大兴两县,故知京师已有重阳节亦曰“女儿节”的说法。清乾隆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亦载:“京师重阳节花糕极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有女之家,馈遗酒礼,归宁父母,又为女儿节云。 ”家堂是古时陈设祖宗神主(牌位)之处,以花糕“供家堂即表示祀先人;馈遗(wèi,致送)酒礼必有重阳糕在内,似为姻亲家互赠,而已嫁之女归宁即是节俗,遂称此日为女儿节”。

三个女儿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只不过相重的阳数大小之别。这倒并非出于故意安排,它们都不是从阳数上得名的。七夕有女儿节之称,当在最前,其次是端午,最后才是重阳。但从意义上说,端午兼属小闺女、已嫁女,七夕专指小闺女,重阳专属已嫁女,同中有异,相映成趣。

38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

注:信息源于安徽商报合肥网

(编辑: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