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节气:本月21日 小满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绿植“铺满”黄河口 候鸟湿地把家安

专题报道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绿植“铺满”黄河口 候鸟湿地把家安

发布日期:2012-05-18 点击量:1081人次

万里黄河的入海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国外迁徙而来的黑天鹅如今已在保护区安家

绿绿的芦苇随风荡漾,野鸭、天鹅在水中自由的觅食。随着夏季的到来,保护区内“草长莺飞”的灵动景像无不让人赞叹,生态建设给三角洲环境带来的巨大改善。

  美景引来“外来客”,候鸟如今变留鸟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水文地理条件还时的湿地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天堂,保护区内单是鸟类就有2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金雕、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更多达49种。
  由于环境保护措施得力,饵料充足,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和繁殖地。每年都有众多的珍贵鸟类远道而来。在《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227种鸟类中,保护区内就有155种,占68.3%,而在《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所列81种鸟类中,保护区也拥有53种,占65.4%。
  在保护区的道路两侧,竖立着一排排十几米高的电线杆。几乎每个杆子的顶端,都筑有一个用树枝搭建的鸟巢。就在鸟巢的上空,几只白色的大鸟正扇动着翅膀盘旋滑翔,舞姿蹁跹,形态优美。这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以往每年3月份从南方飞来,在此停留20多天再继续北飞。可如今,有几十只白鹳因为“留恋”三角洲的惬意生活,不再进行季节性的迁徙,从候鸟变成留鸟。而因为东方白鹳对生活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的,它们通常也被当作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如今东方白鹳的到来,也被看作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质量优秀的一个标志。
  万里黄河重入海,百种绿植满滩头
  滔滔黄河入海口,河海交汇,泾渭分明,使人们无不感叹于天地造化的神奇。以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于此。现今,它已成为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可是谁又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河道干枯,盐碱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1991年至1998年这段时间黄河断流比较密集,最长断流时间达到200多天,严重影响了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负责人说,通过对黄河水量实施全流域统一调控,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生态补水工程,以及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使得黄河故道在断流34年后,重新实现全线恢复过水。
  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水,原来的黄泥滩如今已被各种植物覆盖,翠绿的芦苇更是窜到了近一人高。据了解,保护区内现共有种子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具有代表性当属刺槐、旱柳和芦苇。此外还拥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0.4万公顷,天然芦苇2.7万公顷,天然草地1.2万公顷。如今的黄河口已经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信息源自大众网
(编辑: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