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带花卉种植是技术密集型农业,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以下简称隔检中心)针对该省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突破瓶颈,推动文昌市热带花卉产业的发展,与海南省科技厅、文昌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通力合作,力图走出一条发展热带花卉产业的特色之路。
配套投入2000万元,搭建科技支撑平台
在海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隔检中心投入科技经费、专项资金资助和配套投入近2000万元,积极承担起搭建科技支撑平台的任务。
隔检中心从省内外及国外引进、收集了各种热带花卉品种1000多种,开展了转基因技术、属种间杂交和单株优选等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几年努力,选育出10多种适合海南省市种植的高效优质热带花卉新品种,文心兰切花新品种已在文昌市等地推广种植面积约200亩,占全省文心兰种植面积41.9%。
同时,隔检中心还开展热带花卉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以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通过这两大技术的集成,形成一套适合产业化推广的优质高效热带花卉工厂化育苗的技术体系,建立起了年产100万株种苗的组织培养中心和6000?育苗基地。源源不断的新品种研发,已成为热带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发挥示范效应,建立热带花卉科技示范园
隔检中心建立了文心兰、石斛兰、蝴蝶兰和红掌等热带花卉科技示范基地60亩。通过科技创新和集成,重点加强热带花卉设施化建造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经济适用、抗风节能的种植大棚和配套设施建造技术;加强高效、低耗、实用型关键成套技术推广,推广可再生的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基质配制技术、适合生育期的营养液配制技术、肥药双控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
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的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把先进科学技术直接、迅速、有效地传播到农民中去,整体提升了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优势向市场和经济优势转变;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示范,成为农民学有去处、看有榜样、干有目标的学习实践基地,培养了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
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热带花卉保鲜处理基地
隔检中心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技术项目“热带花卉产品采后处理”课题研发,掌握了文心兰、石斛兰、红掌等热带花卉采后营养存储和消耗情况,以及乙烯产生机理等老化机制,研制了分级选别台桌、活动花车、二流体雾化杀虫新装置、真空注液罐等一批产业化采后保鲜处理设备、设施,以及文心兰、石斛兰鲜切花保鲜液配方,申请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出口文心兰切花分级标准,以及文心兰、石斛兰、红掌切花采后处理技术规程,建立了热带花卉最佳采收时间、保鲜处理、最佳包装模式、采后冷藏和运输管理技术体系,采后保鲜处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文心兰和石斛兰瓶插时间延长了85%以上。
通过集成上述科技创新,建成了年处理鲜切花500万枝的热带花卉采后处理中心。从2009年11月至2010月4月,海运、空运出口22批约20万株文心兰鲜切花销往日本、美国,实现了我国热带兰花走向国际市场的新突破。
建立技术服务队伍,加强与世界技术交流
隔检中心通过精心挑选政治硬、作风正、业务精,对“三农”有深厚的感情,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强烈的开拓意识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7人。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成立了海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技术110服务站,为农户发展兰花种植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服务农民群众,借助科技项目资助,对他们进行技术、经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2011年,隔检中心派出1名技术人员到美国罗格斯大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热带花卉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学习;派出了2名技术人员参加第20届新加坡世界兰花大会,同与会国际兰花界专家泰斗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