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节气:今日谷雨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花科长为花而狂

花卉名人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花科长为花而狂

发布日期:2013-03-30 点击量:1144人次

讲到“花科长”,南方公司的人都知道是说唐德山。这个半路改行养花的人,经过几年的“折腾”,把公司变成了一个花园式工厂,写出了37万字的《家庭养花和盆景》。养花出了名的唐德山,为学会名优花卉的栽培,在60岁的时候南下广东,一干就是18年,由“花科长”变成了“花教授”,在80岁高龄,他写出了关于名优花卉栽培的专著。一辈子为花痴为花狂,他无怨无悔。

从门外汉变成“花科长”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搞园林工作的。那时,工厂调整干部,领导派我去园林科当科长。种花、养草、栽树,我很喜欢,但不内行,但还是愉快地服从了调配。

园林科很简陋,几十人管着全厂绿化、美化,不容易。我觉得要狠下工夫,才能改变面貌,便买来了很多花卉方面的书,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我从园林基地抓起,把土地分成若干块,每块种上不同花草,如君子兰、茶花、菊花、子花、海棠花、蝴蝶兰等,修建了“月季园”、“菊花园”、“茶花园”,修建了大棚温室,划出一块地,建了假山、喷泉、亭和游道,供人们休闲时赏析花卉。

经过两年多努力,基地面貌大变,人们感到这里花多、盆景多,很美,游起来有东西看。我不定期举办菊花展、月季展、茶花展、盆景展,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我把自家房前屋后的土地作为试验田,种上各色各样的花卉。由于我精心种养,花草长势喜人,左邻右舍都夸我。花丛中,蜂蝶相戏,美极了。

我还花了两年多时间,改变了道路面貌。很多道旁的玉兰、樟树至今郁郁葱葱。

几年之后,大家见到我,不叫唐德山,而叫“花科长”了。报刊、电视台一宣传,特别是新华社以“花科长”为题发了通稿后,我的名气真的大了。

养花出一本书

我开始接到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他们要求我解答养花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感到很为难,新华社记者曹光辉提醒我说:“老唐,你回信是解答不清问题的,不如把种花养草的经验写本书,就事半功倍了。”

我考虑许久,搞了个提纲,送到出版社,哪知出版社很感兴趣, 接待我的彭编辑说:“花卉书太少了, 你提纲写得好, 不过书名要改。” 我想了一下说, 那就叫家庭养花吧。彭编辑说:“ 要得, 你先写两个课题给我看看。”我暗下决心,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

万事开头难!“梅花”和“牡丹”两个专题,我整整写了一个月。稿子送过去,彭编辑还满意, 让我就这样写下去。我花了两年时间, 根据来信提问,选了家庭常种养的64种花卉和盆景, 写了一本37万字的《家庭养花和盆景》。1986年,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

书出版后, 信、电又砹耍问得最多的是岭南、 港澳、 国外名优花卉,怎么育苗、 栽培、 养护,这些,我又解答不了。 他们问的花卉,我接触并不多,大部分没见过,怎么办?我想提前退休, 到广东去学习,从实践中搞懂大家提的问题。

退休南下成了“花教授”

我打了提前退休报告,领导破例批准了。我前脚退休, 后脚就被老同学肖尊宝知道了。他跑到我家说:“ 老同学, 我爱人所在的湖南农学院,和广东东莞联合办了个公司, 地点在风岗镇,想聘你。” 我说,可能干不了。老肖说:“你花科长干不了,谁干得了,你就应聘吧!”第二天, 他就陪我去了东莞风岗镇。 她爱人是这个公司的总经理,见到我就说:“你到这里,不能再叫花科长了,我们聘你为花教授。” 我说:“不行,不行,花科长都是大家叫出淼? 花教授那敢当”。她说:“ 就这样定了, 我们聘你为花教授, 你负责绿化工程和实践招标。”

我很快站稳脚跟, 还在酒家、宾馆、工厂绿化设计中中标。

有人说,:“花教授, 你这样能干, 为什么不自己搞个花卉基地?”这一问,问到我心坎里了!我来岭南,就是要掌握岭南、港澳、国外名优花卉的栽植和养护技术。

这天, 风岗镇农办主任张伯贤又来看我, 听我讲了来岭南的心愿, 非常支持,他把我介绍给一位香港老板, 希望那个老板租块地给我。老板在电视上看过有关我的报道,爽快地说,花教授搞花卉、盆景、苗木,我支持, 地不用给租金。

我真高兴呀,立即带了一帮人开垦起来。这地土质好, 很适合搞花卉, 一个多月时间, 我就把地开垦好了。好友贾教授来看我, 喧寒过后,问有什么困难,没等我开口,身旁一位小青年抢着说:“花教授目前的困难,就是缺钱买花草、苗木。”

贾教授立即找到一位香港老板,无息借款20万元支持我。我庆幸自己碰上了一个又一个好人。

拿了钱, 我买了上百个品种的名优花卉, 把60亩地全栽种了。

成才的花草、盆景、苗木,上市很卖钱, 当年,我就把借款还清了, 又打了个漂亮仗。更值得欢喜的是,基地上留下一大批我想要的花卉,我很满足。

在广东“种出”一百万字

在广东,我还有个基地叫“雅园”,10来亩地,我用几年时间,把“雅园”建得红红火火,里面珍贵花草满园,盆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两个花卉基地,使我沉浸在花草、盆景美景中,我精心育苗、栽种、浇水、施肥, 从操作中得到真识,在实践中掌握本领 ,我常常废寝忘食,所作的记录超过一百万字。78岁那年,我放弃了花卉基地,开始回家整理资料。

在广东18年,收获是巨大的;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人晒黑了, 也l了,但精神饱满, 思维清,谁谈种花养草,我就来神。

从广东回家, 我没有休息, 一干又是三个年头, 一本关于“岭南、港澳、国外”名优花卉栽培、养护的《家庭养花与赏析》出来了,全书30多万字。见过书稿的人, 无不佩服我80高龄还著书立说。

我觉得,人生在世,要有目标,要有追求,不然,活在世上有啥意义呢?

湖南科技出版社接到我的书稿后, 忙列入重点出版物, 估计6月份的时候,书就可与读者见面了。

(编辑: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