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7-12 点击量:1106人次
汪汪叫的小黄狗、孤独的石棉屋、含情的红豆杉……大幕乡桃花尖村的这幅图景,让人心旷神怡。狗叫声引出一位脸色黝黑的主人。他叫阮明舒,34岁,退伍军人。
大幕乡是咸安最偏远的乡,桃花尖村又是大幕乡最偏远的村。阮明舒的家就在大幕乡桃花尖村,这里有不少野生树木,其中一种名为红豆杉的树木引起了阮明舒的注意。红豆杉因其籽红而圆、颇像红豆而得名,又被称为紫杉、赤柏松。
上世纪末,有研究发现,红豆杉的提取物有防癌作用,于是,人们大量砍伐,导致红豆杉成为濒危植物。阮明舒上网查找资料、四处打探信息,“我要救救它!”拯救红豆杉的信念在他心里发了芽。2006年,阮明舒拿出自己的转业费8万元,又找朋友借了点钱,租赁了村里的30亩荒山,种起了红豆杉。这样的珍稀植物,砍伐起来容易,想要种植,却很困难。红豆杉是喜阴植物,对光照、湿度、温度和土壤酸碱度敏感,很难伺候。“过去也有人搞过,但都失败了。”阮明舒说。
经历几次失败,阮明舒开始到各地考察取经,东北的、西藏的、还有曼地亚红豆杉,他都有过“亲密接触”。他发现,红豆杉种子休眠期长,如果以人工控制的方法让种子“苏醒”,发芽率可从不到20%提高到80%以上。
经过不断的一次又一次试验,红豆杉终于向这位痴情汉抛出了“绣球”。现在,阮明舒已育出100多亩红豆杉苗,最大的已长到两米多高,加上他带动的红豆杉繁育合作社种植的,共有300多亩、300多万株。按每株最高可卖出10元的价格算,这可是一个巨额的“绿色存折”。现在,阮明舒的脚板像生了根,再也挪不开这片土地,再也离不开与他朝夕相伴的红豆杉。最近,阮明舒又开始关注其他植物,他听说银杏树早些年也是濒危植物,于是也套种了一亩多地,潜心研究。阮明舒说:“我爱这片土地,我爱这些植物,对于这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的濒危植物、珍稀植物,我巴不得一股脑儿都种上。”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