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10-22 点击量:863人次
一朵鲜花一片落叶,是一个世界,是立体的国画,是彩色的盆景……对69岁的海派插花艺术创始人、中国插花花艺大师王路昌而言,插花的快乐在于不断突破,艺术创作没有顶峰。近日,依然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的中国梦,是不懈努力,让插花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将海派插花艺术传向世界。
从绘画盆景中吸取“营养”
走进王路昌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上放着几盆微型盆景,墙上贴的是他创作的国画和书法作品,看起来颇有造诣。“我在上海植物园已工作50年,插花40多年。刚学时,有人称这是‘玩物丧志’。”他说,可从小就痴迷花的他,在上海植物园接待室环境布局上动起了小聪明,“将一些好看的花剪回,组合起来很有味道,这也启发了我。”
因此,王路昌的插花艺术可谓自学成才。他对记者说,我国古代不叫插花,叫“供花”,没有造型。“我是从实践中而来,向画家学习演绎而来。花是立体的,画是平面的。我的创作是从画中演变而来,并从盆景中进行学习。”他说自己工作在上海植物园,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有植物知识,同时植物园内的盆景园、百花园、展览温室,“各种各样的植物启发了我。”
“插花是门综合艺术,构思立意最重要。”他告诉记者,需要绘画基础、植物知识、文学、雕塑等多种艺术,自己画画、练书法都能有助于插花,“设计理念为大技,写插为小技”。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曾欣赏过他和音乐大师联袂上场,插花亦如风云流水,一副生机盎然的美景很快就呈现在眼前,效果极佳。
另创门路形成海派艺术
插花有多种流派,而王路昌则是海派艺术插花的创始人。“海派插花艺术的精华,在于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不断突破而不保留。”王路昌说,海派插花是吸收百家之长,但博采众长并非没有偏好,他说自己的创作不能离开中国元素,只有在此基础上,中西合璧,才能形成风格。
在他的作品中,牡丹、杜鹃、梅花等传统花卉常常担当主角,但圆形花瓶等西式容器常被配用得恰到好处。打开他的作品专著,一个个作品就是一幅幅画,中国画的线条美、国外画的色彩艳得到巧妙融合,透过花的色、姿、态.抒发出生命之爱和情感之美。
“一花一叶一世界。插花最难的是创作。”王路昌看来,插花技术有高低,但是没有门槛,只要喜欢,有花固然好,如果没有花,叶子、枝条也可用。此外,仿真花、丝袜花也可使用;报纸、手帕等材料都可采用;即使是旧了的小汽车、雨鞋等都可作为配件。在王路昌家里,客厅、书房、餐厅、厨房、露台等处,都被布置成了花的世界,美丽而有序。
40多年来,他在国内外插花艺术创作取得不凡成就,曾多次全国和上海的插花大赛中获重奖,并多次在国内外进行插花表演。在APEC会议、上海世博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会议或活动现场,他设计制作的花卉布局均得到好评。
插花艺术需要创新
创作中,他也碰到很多苦难。但他认为,艺术和科学不一样,他现在觉得时间太少,每天早上六时半就来到办公室上班,晚上临近12时才睡觉,为艺术创作和普及插花艺术而奔波。
有人觉得插花很容易,但实际上并不简单,“插花很容易,但插好就不容易了”。他对学生说,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
王路昌大师在插花艺术普及上也硕果累累,编著出版了《插花艺术》、《时尚花艺》、《王路昌插花艺术集》、《花艺鉴赏》、《现代绿饰花艺》等书籍,在中央教育台和上海电视台播放其《艺术插花》、《海派插花》VCD教育片等。
可他并不觉得自己的创作达到了顶峰。还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创作,不断突破。在国庆节期间,他还将在古猗园和共青森林公园进行插花表演。明年,他还将举办个人插花艺术展。
国内插花水平处初级阶段
16年前,他提出上海的插花艺术应有自己的特点,像海派建筑、海派烹饪等海派艺术一样,形成海派插花艺术。如今,这个梦想已得到实现,海派插花已得到认可。尽管自己创始了海派插花,但王路昌认为并非一人之功,一个艺术形式需要一群人来推动。目前,海派插花大师已有4人。而就全国而言,插花花艺大师总才共有9人。但目前,尽管说随着时代进步,不少人已经喜欢上了插花。但王路昌认为,国内的插花水平总体上处在初级阶段。
如今时代变换,他的梦想是让插花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海派插花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梦想有一天,当我在台上插花表演时,台下有许多观众痴迷的观众。”王大师幽默地说,到了这一天,就是插花艺术得到了真的发展。
对于为何要大力弘扬插花艺术?“花是美丽的,首先能陶冶情操,让忙碌的现代人享受慢生活。”王路昌回答说,插花要动脑、动手,还是全身运动,“花儿都是有语言的,如天堂鸟有生命力、松坚贞不屈、竹子高风亮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最主要的是能给人带来好心情。”
(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