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节气:下月7日 大雪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信息】老花工扬名不列颠

花卉名人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花卉信息】老花工扬名不列颠

发布日期:2011-10-05 点击量:1092人次

鄢陵县城西有一个不大的村落,村名叫田王庙。据民国《鄢陵县志"地理志》载,春秋时,齐鲁争桑,田广(田王)追北安邑界。传安邑即安陵,广至此潜伏修道,时人高其义,立庙伏村,因此得名。田王庙村子不大,村人大多务农,兼种植花卉,世代相传,身怀绝技。民国年间,村中有一人名叫陈德治,自幼跟着父亲栽种花草,掌握了花木造型和栽培,尤其对花草的研究有独到之处。

早年,他曾在江苏、安徽等地当花工,精心研究花草植物的栽培技术。在长期的花卉栽培生涯中,他着意对江苏、安徽等地的菊花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菊花品类与鄢陵菊花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于是,他就当地菊花的栽培历史、品种分类、培植技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认定苏皖地区的菊花品种与栽培技术与鄢陵同出一源。后经当地有关部门考察本地菊花引进的历史渊源,最终得出当地菊花系由河南鄢陵移植而来的结论。这一结论得出后,得到园林植物专家的注意,经过认真考证,最终给以首肯。

1977年,陈德治已经人到中年,经有关部门介绍和推荐,他被派往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当花工。伊拉克是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夏季炎热无雨,盛产石油。这里曾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不久,陈德治就到了中东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首都——巴格拉。陈德治在巴格达期间,为了给使馆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根据当地花木生长特点,尽力营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生活氛围。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自己掌握的花卉栽培技术和花木造型艺术,捏制出了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和仿物造型,深受使馆工作人员的赞许。

那时,中国正发生着重大的社会变革,陈德治对国内的形势知之甚少,长期在外工作和生活,他思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此外,巴格达的气候炎热,生活习惯又与中国的传统相去甚远。因此,工作之余他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不久,上级根据他的请求,让他奉命回国。回到家乡后,鄢陵正实行联产责任制,他家分到了责任田。于是,他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开始种植花卉,让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

由于陈德治的育花技术得到我驻外人员的赏识,不久他又被选派到遥远的欧洲,来到英伦三岛,成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花工。英国是大西洋中的岛国,东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工业比较发达,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秋冬多雾。

陈德治来到伦敦后,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对使馆内原有的花木进行了调整,种植了具有绿化和观赏性较强的花草。他根据当地潮湿而温暖、冬季多雨雾的特点,有选择地栽培花木。他还虚心向使馆工作人员请教,了解英国的历史和当地的生活习惯,根据英国人具有绅士风度的特性,种植了郁金香、紫罗兰等观赏价值极高的花草,把使馆装成中西合璧式的花园。一天,英国的一位外交人员到中国使馆作客,一进使馆顿时眼晴发亮,尤其对陈德治的花木仿物造型十分惊奇,觉得将植物塑造成动物形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位高鼻子、金发碧眼的英国人放下绅士架子,站在花丛旁连声称奇,当他得知是中国花工所为,就拉过陈德治合影留念。两天后,这位英国人专程派人把合影照送陈德治手中,并表示真诚的祝福和谢意。

陈德治在伦敦期间,已是50多岁了,他以一位老花工的精湛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两年来,这位技艺高超的老花工告别了中国大使馆,告别了英伦三岛,回到了故乡——河南省鄢陵县,在家乡的土地上种植花卉,奉献自己的余热。(编辑: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