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节气:下月7日 大雪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信息】李和英:鲜花芬芳创业路

花卉名人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花卉信息】李和英:鲜花芬芳创业路

发布日期:2012-01-01 点击量:981人次

在镇江新区大路镇照临村宗张村,提起“远嫁”来的李和英,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种植致富带头人。李和英,今年34岁,高中毕业后,因为家族生意的原因,她在镇江经营着规模不小的鲜花店。2005年,她将经济效益远不错的花店,转让给他人后,毅然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到了新区大路照临村,承包了近30亩的土地,种植了非洲菊、马蹄莲、百合等鲜花。经过她不懈努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09年6月份,随着新区脱贫攻坚项目在大路镇宗张村的实施,通过土地流转,她又承包了宗张村300多亩的土地,如今,已成为远近省内外的鲜切花种植能手。

不畏艰难,激情创业

2005年下半年,她与丈夫承包了照临村30亩地,投资100多万元,进行鲜切花种植。种植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主要是技术方面。原来她只是一个买花的,并不知道鲜切花生产的全过程,但是她不畏艰难,通过网络,主动向鲜切花技术能手学习,并多次南下,向鲜切花生产的经营者学习,还邀请技术员上门现场进行指导,从整地、种球、种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鲜花采摘、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她都细心请教,别人教给她的各种技术,她都一一用笔记本记下。种苗、种球栽插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似火,李和英总是早起晚归,认真观察鲜切花的长势,遇到有病虫害等问题及时向人请教,为及时了解鲜切花的生长情况,她甚至在田头搭上了房子,与丈夫陈远清一起吃住在田头。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培育鲜切花。平时,她总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易于创新,潜心致力于鲜切花种植技术的试验、研究。半年下来,在不懈的努力下,她逐步掌握了马蹄莲、百合、非洲菊等种植技术,但是,她本人却变得又老又瘦了,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


敢拼敢闯,做大做强

鲜切花生产技术在镇江市境内属稀有产业,大多数老百姓只知道鲜花的美丽、漂亮,并不知道鲜花的生产过程,随着定购鲜花的订单越来越多,照临村30亩鲜花基地,品种和数量已源源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春节前的那场大雪和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使李和英沮丧到了极点,看到被大雪压塌的大棚,看到被台风掀起的大棚,她是欲哭无泪,但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支撑着她,她积极咨询农业专家,学习大棚补救措施,与工人一起修复损坏的大棚,使基地很快正常运转。为了进一步巩固鲜切花生产基地的地位,有效保障本地切花市场的供应,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2009年6月份,李和英又和丈夫一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照临邻近的宗张村的300多亩土地,继续做大做强鲜切花的开发。他们不仅进行老品种的生产,还增添了郁金香、天门冬、天堂鸟、香水百合、金百合等新品种。这样不仅扩大了鲜切花生产的规模,同时也促进了新区花卉园艺进一步发展。

致富不忘本,带动一方村民

在照临村宗张村,当村民看到一车车的鲜花从照临村的土地上运出后,村民个个都是乐开怀。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女劳动力有限,剩下的都属于5060人员,考虑到大多数鲜切花的生产也不属于体力活,农民都是本地人,于是李和英就找来三十多名5060人员,手把手教他们除草、施肥、采摘鲜花,做到忙时种粮,闲时种花,使他们走进了无围墙的工厂,起到了增加收入的作用。这几年,她没有拖欠工人的一分工资,年底还发桔子、苹果给员工,她说:要亏只能亏自己。

现在的李和英已成为镇江新区鲜切花种植的行家,在做好本基地生产的同时,镇江市“远英花卉合作社”已正式挂牌,如今她和丈夫的手机、家庭电话都成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合作社的社员关于种植技术的询问,李和英说:社员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就是她和丈夫最开心的事

6.从‘破烂王’到‘花木通’

从拉板车回收塑料饮料瓶到现在拥有多家企业,上海三林花木花卉批发市场总经理潘亚堂这十几年在上海的事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多年前,潘亚堂就是上海浦东的“破烂王”,最近他又成了很多人口中的“花木通”。
  能钻研 “下了火车,兜里就五块钱了。”谈到1996年从四川老家来上海“闯世界”时的情景,潘亚堂感慨颇多。没门路,没技术,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挣些辛苦饭吃。潘亚堂的一个亲戚在上海浦东骑板车收废品,于是潘亚堂就入了行。
  “连拣带收,一个月做下来也能收入三四千元呢。”潘亚堂说。他渐渐不满足于现状,看中了一家转让的废品收购站,于是在入行3个月后接手了这个站点。“行行都有学问,光塑料就有多种类型,我就曾经吃了不少亏。”一个浙江人从他手里买走了一批废塑料,后来潘亚堂得知,这批货价值不菲,而自己当初出的价格只是几十分之一。
  “我找到这个人,软磨硬泡,终于从他那里学会了怎样区分塑料品种,这让我的利润大增。”潘亚堂感慨道。现在废旧物资回收仍是潘亚堂的主业。
  “对于花木行业,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去年8月,潘亚堂接手上海三林花木花卉市场时,市场刚刚经历了一次大变故。原来的市场管理方从潘亚堂手中转租了土地用于花木市场开发,由于经营不善,市场没开业就倒闭了,于是将这个烂摊子留给了潘亚堂。仅仅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到年底市场就由接手时的20家商户发展到110家,入驻率达到90%。
  从一个一个地认识植物品种,到与商户了解苗木经销的来龙去脉,再到考察其他花木市场的经营状态,自经营市场后,这些便成了潘亚堂的“规定动作”。“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花木通’了。”市场有商户这样评价他。“了解一个行业不容易,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潘亚堂说。
  有爱心 3月底,市场正式开门营业,人气日渐红火。“与其他投资相比,运作花木市场的回报周期较长。”潘亚堂同时也是上海有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对于资金如何高效运作可谓驾轻就熟,但他还是选择了经营花木市场。
  “那时20多家商户都还留在市场里,拖家带口的看着让人心酸。”潘亚堂告诉记者,接手市场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商户很多都是农民,有的人将所有身家都投入到市场里。原本想将市场土地作他用的潘亚堂很快决定继续运作花木市场。“8月11日,我召集这些商户开会,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潘亚堂投入几百万元到市场的基础建设当中,现在面积120亩的市场中马路宽阔,花木大棚整齐划一,水、电等设施齐备。
  “市场正式开业了,经营进入了新阶段,我有信心把市场搞好。首先要让商户有‘家’的感觉。”现在市场不仅做到了24小时保安、货物装卸等服务,水电等设施维修工作人员随叫随到,现在潘亚堂还在跑当地教委和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小孩读书的问题要解决,这样商户才能够在市场真正安家。安家才能乐业。”他说。

(编辑: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