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节气:本月20日 谷雨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花卉信息】未雨绸缪求发展

花卉名人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花卉信息】未雨绸缪求发展

发布日期:2012-01-27 点击量:1177人次

去年特大旱灾,伤及云南非洲菊生产,今年非洲菊行情几度低迷,花农收益减少。云南省最大的非洲菊生产商、玉溪梁六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掌舵者郭启洪,带领150多户花农,采取“水旱轮作”、“低级花产地销毁制”等生产新法和销售新模式,扭转不利局面,保证花农收益不减,底气不降,从而促进全省非洲菊产销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生产不做“东施效颦”“2001年起,我先后投资种过康乃馨和黄莺,最后都因为缺乏技术放弃了。”说起当年的种花史,郭启洪记忆犹新。“2003年,在一个亲戚的带领下,我有机会去人家的田地里学习,并结识了一些销售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实地学习,掌握了一些生产管理技术,对销售渠道也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决定借钱投资种植非洲菊。”

“或许是好事多磨,照搬人家的种植方法,结果因用药不当,3亩地的非洲菊全部被药剂灼伤,第一茬花全部绝收。后来才知道,生地(第一次种花的土地)种花用药仅需熟地(多年种花的土地)的40%即可,否则事倍功半。”从一次次失败中,郭启洪渐渐认识到,照搬别人的东西,自己永远都做不好,要种出好花,必须因地制宜,摸索一套自己的生产技术。

自创三门制胜“功夫”经过两三年的摸索,他自创了种好非洲菊的三门关键制胜“功夫”。第一,根据非洲菊对土壤“喜新怨旧”的特性,借用烟草上的办法,放水浸泡土地,轻松地解决土壤中病菌和虫害难题,既环保低耗又快捷有效。第二,水旱轮作,种植两三年的非洲菊基地,无须重新更换棚膜,仅保留大棚支架直接种植一季水稻,第二年适当修葺大棚支架并新装棚膜便进行第二轮非洲菊种植,如此轮作,既保证粮食生产又改良了非洲菊生产的土壤环境,效果很好。第三,对于水源缺乏,土地不平整的山坡和半山坡地块,二次新种非洲菊前,深翻土地,即可实现熟地变生地,深翻土地暴晒一段时间后,适当配施农家肥,土地环境恢复活性,便可轻松再生产非洲菊切花,这样可以节约60%的农药、肥料和人工管理等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多举措管活合作社,随着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云南鲜切花市场的不断拓展,郭启洪意识到,单家独户的小生产已不能满足千变万化大市场和客商批量大采购的需求,因此,单一品种规模化生产的想法应运而生。 

2007年7月,他带头组织花农自发成立玉溪梁六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引进优良种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加工处理、统一运输和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的创新模式,竭力打造“梁六花卉”品牌。

产品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今年非洲菊价格低迷的行情,郭启洪提出“低级花产地销毁制”的口号,只要产品价格低于每支3分钱或接近零利价,就开始控制、有选择地采摘和供应。“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类似‘牛奶倒进大海’的设想却得到了花农的支持。其实,主动减少供求量,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争得市场的话语权。如果能再得到昆明国际花卉拍卖市场的鼎力支持,我们可实现产品价格平稳运行,保证花农收益的稳中有增,保护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郭启洪很有信心地说。(编辑:
西安花卉网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