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3-01 点击量:1126人次
个人再强,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只有后浪推前浪,才能勇立潮头;独木难成林,只有种下森林,才能枝繁叶茂。从第一代花木经纪人,到人人皆知的“大树王”,身处花木之乡的嘉泽镇,戴锁方的经历似乎见证了武进花木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
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走出校门的戴锁方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夏溪的农田里,出现了花木的影子,让戴锁方怦然心动,这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豪气顿生。那一年,戴锁方沐浴着晨风和旭日,在自己的3分自留地里,结下了他的花木缘。
有人爱把“创新”喻为吃螃蟹,戴锁方就是个敢吃螃蟹的人。更为可贵的是,他不等不靠,主动外出拜师,学习剪苗栽种。当年,他毅然在自留地里插下了1万棵小树苗,他感到,那播下的是致富的希望。
1万棵小苗种了3年,终于成材了。他向兄弟姐妹拼凑了600元,直接到北京跑市场,成功进驻当时的北京外贸大学和北京化工学院。当两车皮树木运抵北京出手后,戴锁方一下子捧回来4万多元现金,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万元户”。
掘得“第一桶金”后,戴锁方把3分自留地扩大到20亩。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他看到了变副为主的美好前景,更坚定了发展花木经济的雄心。
随着花木种植经验的积累与市场的扩大,戴锁方的视野更加开阔。从3分自留地到承包村里的20亩地,渐渐崭露头角。
1996年的大手笔,着实让不了解他的人捏了一把冷汗。因为这一年,他挑起了厚余花木公司亏损的摊子。回家与妻子商量后,他决定用私有财产作抵押,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在4个行政村建造总面积达108亩的4个花木基地。面对人们质疑的目光,戴锁方立下“军令状”:赚了钱归集体,亏了钱个人承担!两年后,厚余花木公司起死回生,实现赢利!
戴锁方成了种植花木的专家能手、常州市农业科技专家。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由于全国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大树变得特别稀缺。他看好这块市场,又搞起了大树种植项目。虽说自古就有“树挪死、人挪活”之说,但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夫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戴锁方硬是创出了一套“大树移栽,快速生根”的方法,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一创举,使他成为国内大树移栽的先行者。
有了这手绝活,戴锁方又向规模化发展进军。他一手创建了1080亩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的常州市华余园林花木有限公司,基地内苗木、花卉、大树各成风景,实现了“大树王国”产业化。2002年5月,他又投资4500万元建立观赏植物科技示范园——艺林园,并成为省园艺博览会的分会场。目前,艺林园已成为武进现代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观光的胜地。
自己富裕后,戴锁方不忘带动周边的农户一同致富。夏溪有对江姓兄弟,一病一贫,生活十分困难。只因戴锁方人善,他们就上门求助。戴锁方说:“接济些钱,用完了还是穷,我还是送你们‘摇钱树’更管用。”戴锁方为兄弟俩精心编制了一套致富方案,还赠送苗木让兄弟俩起步。戴锁方承诺:“亏本算我的,赚了是你们的。”在种植过程中,他还多次上门指导。一年下来,苗木长势良好,兄弟俩按市场价一算,收入颇为可观。
为了帮助农户解决销售和技术欠缺等难题,公司还专门成立了常州市华余花木专业合作社,2003年6月成立至今,已与250多家花木农户签订了苗木产销协议,无偿为农户引进苗木新品种几十万株,并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引种花木,以高于当地市场价5%—10%左右的价格收购,示范带动遍及邻近10多个乡镇、15万亩花卉苗木,每年为本地农户销售花木上千万株,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8000余元,使这些农户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有容乃大。作为第一代花木经纪人,戴锁方从家门口的市场出发,到北京扩展,然后遍布全国各地。这其间,他从带10多个花木经纪人起步,发展到几十个、几百个,直至今日,已有上千名花木经纪人挂靠他创办的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花木销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荡起中华儿女的豪情。(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