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6-04 点击量:1175人次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声誉。1963年10月~1978年6月,郭沫若曾寓居在此。
故居原来是清朝乾隆皇帝时大贪官和 |的一处花园;咸丰、同治时为恭亲王奕?府的马号;民国年间,恭亲王的子孙将此处买给勒达仁堂乐家药铺乐松山为宅院。
现存的故居是一套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小土丘,树木点缀其上;二门内的天井里有北房五间,是郭沫若的会客室、工作室、书房,东边的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四周有回廊。故居的后院有罩房11间,是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的书画室和卧室;故居另外还有一个东跨院。现在故居里还保存着郭沫若的大量墨迹、手稿、图书等文物资料。
银杏妈妈树:郭沫若亲自移植
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他认识了于立枕的妹妹于立群。于立群当时才21岁,比郭沫若小24岁,然而年龄上的差异并没有阻挡爱情的产生。从此,于立群和郭沫若的命运就连在了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初到北京时,住在西四的大院胡同5号,1963年11月迁居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这里原是恭亲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时被人买下,改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使馆。20世纪50年代中期使馆迁址。郭沫若在这里住了将近30年,直至逝世。
进入大门,是宽敞的前院,迎面有两座遍植草木的小丘,绿树葱茏。在北侧的草坪中有一棵银杏树。郭沫若最喜欢这种树,称它为“中国的国树”、“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1954年于立群因病去外地治疗,郭沫若思念难已,特地从大觉寺林场移回了这棵银杏树幼苗,栽在西四大院胡同家中,并将其取名为“妈妈树”,率孩子们时时为它浇水修枝,祈愿他们的母亲早日康复。1963年迁居此处的时候,他和于立群一起将这棵树移种到这里。在草坪一隅,安放着郭沫若的铜质坐像,形态安详,似在小憩,双目深情地望着“妈妈树”。如今,故人已逝,这树却愈发挺拔茂盛了。(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