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首届云南省多肉产业论坛在昆明市嵩明县举行,来自云南、山东、上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市的100余位代表参会,就多肉生产、应用及产业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云南是世界知名的鲜切花产地,也是大花蕙兰、微型月季等盆花观花产品的重要产区,而近两年又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多肉新产区。云南省农业厅花卉产业处处长王磊在发言中直言不讳地提到,气候优势是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强光照、大昼夜温差、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多肉植物的生长,而泸西县、弥勒市的“一园两区”建设将为多肉产业发展提供园区支持。
从2013年开始,多肉产业在云南逐步升温,生产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00亩到现在超过1000亩,而且不断有外省的多肉种植户到云南扩张“疆土”。比如,在上海发展多年的小邱多肉在江西开辟基地,又看好云南的气候优势,在云南新建了75亩新基地;广州正欣园艺也在寻找土地,准备在云南开设新基地。云南省多肉植物产业协会(筹)会长严春新介绍说,由于整体品质较好,云南产多肉价格是同品种、同规格漳州产多肉价格的两三倍,但云南大规模种植企业少,这是局限,也是机遇,未来三到五年,云南将会成为多肉最重要的产区之一。
目前,多肉生产在国内可谓遍地开花,漳州、上海、济南是老产区,威信尤在;青州、昆明是后起之秀,锐气逼人。但在新老产区的市场较量中,品质和产区的物流中转能力成了行业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从2016年的销售状况来看,山东以青州为中心崛起,云南多肉生产面积急剧上升,上海的部分种植户生产面积萎缩,而交易重心也从棚间交易转化到终端消费市场,多肉进入消费品时代。”青岛慢悠花房总经理赵辉说。
未来多肉市场格局中,山东和云南在景天科方面气候优势相对突出,上海在番杏科和十二卷属多肉上相对有优势,漳州回归仙人掌科的可能性较大。随着消费者对多肉的认知度提高,品相已经成为多肉销售最关键的因素,“去品种化”成为规模化生产者的普遍共识。
论坛上,与会者还就多肉产品应用及种植的相关方面做介绍。《中国花卉报》社原副总编吴方林展示了多肉产品在鲜切花领域的应用,并现场展示了多肉圣诞系列的多肉花环、冰激凌系列花束;昆明盎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刚介绍了肥药产品在多肉种植中的应用,其解决了植物生长根系弱、病虫害防御等问题;昆明萨库伦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鹏则从品种选育、繁育方式选择等方面介绍了多肉植物的生产技术。
论坛还分生产和市场两部分发起圆桌会议,来自各地的与会者纷纷从当地行情出发,就2017年的市场前景发表意见。例如,“大倒”暖暖提出,2017年普货产品仍是市场交易大头,棚间交易的引种市场则要侧重品种选择;壹分皿和美诺花园的负责人则表示,网上市场销售前十的品种一般都是10元以下的产品,2016年的销售中新客户比重非常大,所以对2017年行情普遍看好。严春新认为,2017年行情总体利好的状况下要谨慎乐观,随着多肉产业的高速扩张,种肉的风险性在增加,所以要想好自己的“护城河”在哪里。
图为参会人士在参观当地的多肉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