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0-16 点击量:1986人次
9月20日,北京多家花卉市场下发关停通知,这代表着南四环多家花卉市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商户多为外来到京打拼的异乡人,对于他们而言,花卉市场是家,是港湾。面对关停,这些商户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与心声,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在国庆节前采访了几位商户代表,聆听他们背后的点滴过往。
卖花传承两代人,我在北京安了家
范女士,山东人,主营小盆花
北京亨通运海花卉经营的小盆花种类极为丰富,摊位经常围着很多消费者,这个“抢手”摊位的负责人是范女士,一副干练女强人的模样。2000年,她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四环花木中心卖花,一干就是18年,和她的家人一起见证了四环花卉市场的变迁。
“刚到北京的前三年,花卉销量并不好,那个时候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不高。2002年,我的大量产品卖不出去,进口的荷兰花卉也不受欢迎,前前后后赔了好几万块钱。”范女士回忆起当年初到市场时经历的不易,感到一阵辛酸。“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北京生活,我女儿从13岁就开始到市场帮忙,儿子后来跟着一起打拼,2006年生意开始逐渐好转。北京奥运会后,国家更加重视花卉行业发展,客户也逐渐由北京本地扩大到外地,生意越来越好,女儿长大嫁了当地人,我们把家安在了北京。”范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得知她的女儿刚刚生完二胎,已经休养好身体准备回市场帮忙,听到市场关停的消息后,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去年四环花木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没想到时隔一年就面临关停,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范女士的女儿对记者说,北京周边暂时没有合适的接收地点,搬到河北等地又牵扯到孩子上学和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这更让母女俩措手不及。
“我特别喜欢花,所以即使经历再多困难,从年轻时到现在50多岁也从没想过要放弃。我的孩子也从事这个行业,这算种传承吧,以后的事慢慢来吧。”范女士说。
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四环花木中心
刘先生,山东人,经营红掌凤梨
“四环花木中心初建时,我就在这里卖红掌、凤梨,算起来有15年了,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四环花木中心。”刘先生打趣地说道,四环原来都是土棚,一家一个棚,慢慢改建成现在的样子。
据刘先生介绍,自己最开始做了两年零售,后来切入批发,也有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小规格、周期短的盆花产品。回忆起过去,他告诉记者,自己没遇到过特别困难的事,都挺过来了,眼下最难的就是账目问题,赊账的太多。随后他拿出一个袋子,里面满满都是未清的账本。“现在每天结算一部分,给客户打电话,但也遇到了素质不好的,一直推脱不还钱。”
“这次市场拆迁,过渡的时间太短了,有些人可能就会退出这个行业。”刘先生猜测。
一位在刘先生摊位订花的租摆从业者告诉记者:“批发市场拆迁后,未来北京的租摆行业将变得很难做,如果直接去基地进货,货量小了,基地可能不给发货,而且运输距离长会增加货损,更换花卉成了难题,成本也会增加。”
经历风风雨雨,还是选择坚持
李先生,湖北人,主营一品红等租摆花卉
北京国磊格瑞花卉经营部负责人李先生从事花卉行业将近二十年,这期间经历的种种困难他都坚持了下来,面对这一次的市场关停,他同样选择坚持。
多年来,李先生的从业经历就像一条波动的曲线,起伏不定。2002年,他在北京通州种植养护盆栽花卉;2006年,在河北生产以一品红为主的盆栽花卉,销量很好;2007年,基地遭遇洪水,几乎全部被淹,损失惨重。受损之后的李先生盼来了2008年,他本以为这是一次翻身的机会,判断北京举办奥运会对租摆花卉用量极大,那年他和合伙人准备了100多万盆盆花种苗,但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年初南方经历了暴雪灾害,当年5月汶川经历了地震,那年的奥运会也没有统一摆放红色花卉,他再次遭受了巨大损失。
再后来,他来到北京四环花木中心,生意逐渐平稳起来。“前几年花卉消费主体由集团过渡到家庭,市场也一直波动着,直到这两年才稳定下来,市场却即将面临关停。”李先生看着眼前待售的一品红说。
从业以来多次经历挫折的李先生,心态已趋于平静,在面对市场即将关停的情况,他对记者说:“‘十一’刚开始,正是我们租摆花卉的出货时期,这个时候市场通知关停,我们要面临一部分损失,还要分散精力寻找新的市场。”虽然他也对市场关停有着不满和无奈,但记者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则是冷静。“越是时间紧,越不能盲目进行选择,多年来我们积累了稳定的供货商和客源,对未来销售有一定保障。在选址方面,河北高碑店和固安等地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谨慎之后做出选择。”
“干了二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还是会选择坚持这份事业。”李先生说。
这里不仅是花卉市场,还是我的家,我的过去和现在
郭先生,山东人,主营竹编资材
郭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在四环花木中心做花卉生意,所以从山东来到北京后,他就与父母生活在这里,并读了小学和初中,现在又在市场附近买了房子、结婚、生子,可以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四环不仅是花卉市场,还是我的家,我的过去和现在。”
“我刚到北京时就住在这里,那时候条件很差,设施环境很简陋,全是小平房和土棚,经过十几年改造、提升,市场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也一步一步跟着市场成长。”郭先生回忆道,像“非典”、奥运会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特别是“非典”来袭时,市场里几乎没有人,大家也都熬过来了。市场去年进行了升级改造,所有货架、外围挡板都是新的,去年还开通了天然气管道。
他还告诉记者:“市场商户之间很熟悉,很多人都在这里呆了十几年,对四环十分有感情,都舍不得离开,消息来得太突然。另外,大家刚熬过两个多月的淡季,准备赚点钱的时候,市场却要没了。”
说起目前的情况,郭先生说:“对于我们做资材的商户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清库存,我手里还压了20多万元的货,有些大商户甚至压了近百万、千万元的货,他们搬一次家的费用就要20万至3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还告诉记者,现在摊位在赔钱甩货,只要能把货甩出去,赔个几万块钱也心甘情愿,因为找到库房不一定能立刻入住,搬来搬去的费用也很多。
“我们一家都靠花卉产业为生,房子也买了,回老家是不可能了,即使搬到新地方,也不一定干这一行了。”郭先生告诉记者,在一个新地方落住脚不是一件容易事。
作为一名创业者,我还年轻
小麻,甘肃人,主营花卉资材及组合盆栽
花匠麻植物艺术馆的负责人小麻是四环花木中心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创业者,刚刚毕业两年的他由于喜欢植物,精心打理着这间小店。
小麻大学实习期间结识了原四环花木中心“大成园艺”的店长,毕业后就到“大成园艺”工作,以销售花器为主,有时还会做些组合盆栽。直到今年6月,店长把店完全转让给他,他便走上了创业之路。
接手店铺4个月以来,店铺不仅改了名字,还添了创意,小麻会从市场上买一些植物栽植到合适的花器里,也会做些组合盆栽满足私人订制需求,老客户更加喜欢他的店铺,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新客源。“他热心、认真、实诚,做的组合盆栽也好看。”一位小麻的忠实客户对记者说。“养花就是养心,用心照顾植物,它们就会用鲜活的生命去回报你。”小麻这样形容自己对植物的感受。
将近4个月的创业生活,小麻觉得有苦,也有甜。“我已经两年没回家了,从6月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每天早上8点半到市场,下午7点左右离开。3个月的淡季都熬过来了,市场要关停真的太突然了,这几天自己一个人搬货的时候都觉得很心酸,不过我还年轻。”小麻从跟着店长打下手,到独立打理店铺,经历了淡季和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后,成长了很多。“我老家在甘肃,暂时不想回去,更喜欢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货都处理完,先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地方拼。”小麻笑着说。
国庆假期,记者再次来到小麻的店铺,店内的货已经空了一大半,在采访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客户来店里与他道别,客户们期待他赶紧运营自己的公众号,也期待他继续这份事业。
如果搬走,小孩上学也是问题
岩式兄弟,云南人,主营蝴蝶兰
哥哥做了12年花卉生意,从最开始的鲜切花到现在专做蝴蝶兰;弟弟学业结束后也进入这一行,已有6年时间。
“小孩今年刚上一年级,如果搬走,孩子上学也是问题。”哥哥说道,他们租的房子也是按年缴费,明年5月才到期,这也是一大损失。他表示,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搬去哪里,如果市场能熬到年底,给大家一个过渡时间,到时或许新市场也会建好,大家就有了着落。
回忆起过去,弟弟告诉记者:“2013年在白盆窑花卉市场时最难熬。刚搬过去,有时连着几天不开张,熬了一段时间才渐渐转好。”后来白盆窑拆迁,兄弟俩又到四环花木中心,一点一点慢慢积累。“想起在四环忙碌的日子,加班时会溜到别人家偷会懒,大家一起席地而坐吃饭,困到不行地忙组盆,给顾客装车的时候总抱怨车停得太远······”
作为一名70后,承担不了改行风险
陈女士,湖北人,主营蝴蝶兰
“作为一个70后,上有老下有小,承担不了改行的风险。”陈女士在四环花木中心经营了十几年蝴蝶兰,积累了大量客源,靠着蝴蝶兰生意养活家人。她告诉记者,其实做花卉这一行非常累,自己也想过换行业,可是要供小孩上学,还要赡养老人,都是用钱的地方,且自己不再年轻,进入一个新行业又得重新开始,不敢冒风险。
对于目前的情况,陈女士说:“现在蛮伤心的,市场升级改造不到一年,我们也投了很多钱,像摊位前面的广告牌、门帘、货架等都是现做的,下一步就跟着大家的脚步走,只有大家聚在一起,批发生意才好做。”
“很多今年的账目还没清,这几天主要工作就是要账。”陈女士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账目是按一定金额结算的,比如欠账达到2万元或3万元就结清一次,目前还有很多账目没有理清,虽然老客户不用担心,但也会出现个别赖账情况。
编辑:西安花卉网 官方网址:http://www.xah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