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6-11 点击量:995人次
在丹东市内,有座叫元宝山的名山,在这座山的山腰处,有一处引人注目的小景点,一张不大不小的石桌跟旁边的山泉游鱼相得益彰,沉寂了3年多的老树根在今年也发出了新芽,引得不少游人驻足观赏。
你能相信,这一切都是由当地一位78岁的老人独自建成的吗?
老人叫刘仁祥,他在3年前偶然发现了这片山坡,山坡处有一小股泉水冬天也从没结过冰。刘大爷当时就喜欢上了这里。
就在3年前,这片覆盖面积达到50多平米的景区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小山旮旯,一到夏天,腐烂的落叶发出阵阵腥臭,让不少老百姓望而却步。泉水的旁边堆满了厚厚的落叶,山坡也比较陡,很难找到一处立足的地方,甚至有一些登山的游客还会把各种各样的垃圾扔在这里。这让刘大爷觉得美中不足。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每天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对这里进行改造。他说,他要把这里建成自己的“小公园”,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里,爱护这里。
在过去的1000多个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上大半天的时间。他的工具是手中的一把小铲子,而他的用料就是这座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他先是想办法清理干净了泉水周围的落叶和垃圾,平整了泉水旁边的一小片土地,然后找来各种各样的石块砌成了一个小水池。
之后,他找来一块表面比较光滑的大石头,建成了一张小石桌。石桌旁边的石凳也都是从山上山下搜集来的小石块。
看上去不大的工程量,却花去了老人近三年的时间。刘大爷的老伴告诉记者,刘大爷腿脚不方便,年龄大了走路也慢,“光是搬石头就把这老头累完了!”阿姨称,有一次刘大爷搬一块小石头上山,不小心滑倒了,一下滚出去好几米远,“没想到他伤好之后还是每天往山上跑。”
一家人虽然担心老人的身体,但是看到刘大爷每次从山上回来,都笑得那么灿烂,也就任由他“折腾”了,只不过,一旦家人有空的时候,肯定会陪着他一起上山。
有了水池和石桌,刘大爷还觉得不过瘾,今年开春,刘仁祥又专门从别处移植了几株兰花和松树苗。“这里以前根本没人愿意来,但是我稍微修整了一些,现在每天来看的人可多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大爷显得很有成就感。他告诉记者,他并不把公园当成自己专属品,“等它建好,谁想来观看我都欢迎。” 特派丹东记者 王传刚
昨日,刘仁祥老人正在拿着自己的工具清理树根,他想在这里修建一条小山路,这样游人来他的“小公园”游玩就会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