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6-27 点击量:748人次
西安花卉网消息:昨日,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采访团,来到第八站湖北麻城。采访团车队一进入麻城的迎宾大道,“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的门楼便映入眼帘。这座曾经产生44名共和国将军、两支红军主力的大别山腹地城市,以大别山精神为动力,以红色和生态旅游为经济发展“引爆点”,不仅让麻城这座红色古城醒了、活了,更红了、火了。
一个乡走出26位将军
从市区沿着颠簸的乡间道路驱车一个多小时,青年记者们来到了位于乘马岗镇的乘马会馆。1926年,48名热血汉子齐聚乘马会馆,秘密成立中共麻城县乘马岗支部。随即,乘马岗成为麻城红色革命风暴中心,这里组建了麻城第一支农民武装,参与黄麻起义,部队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
解放后的乘马岗拥有一个响亮的头衔:全国将军第一乡。这个弹丸小镇,不仅点燃了大别山的革命烈火,还走出了王树声、王宏坤等26位共和国的将军。“在土地革命时期,整个麻城地区,就输送了7.6万名优秀子弟参加红军,7260余人参加长征,全国解放时幸存的只有200余人,其中省军级以上首长126人。”麻城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告诉记者,陈再道、许世友、张才千、李成芳、王必成、周希汉、鲍先志等著名将领,都是从麻城走出。
以“杜鹃花城”促红色古城发展
“麻城杜鹃花,千年像火把,要红红一片,要火火天下……”一首《麻城杜鹃花》,多次在央视舞台上唱响。人们都说,这几句简短而有力的歌词,唱出了麻城人民的英雄本色和豪迈气概。
由于地处大别山区,麻城经济一直相对落后,“但不管是红色景点,还是生态自然景观,都很丰富。”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说,怎样变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变旅游优势为经济优势?2006年,麻城市委、市政府经过调研,发现红杜鹃这个亮点。
花开了,城市活了。麻城旅游业随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连年“井喷”式增长。仅以龟峰山风景区门票收入为例:2007年20万元,2008年100万元,2009年300万元,2010年800万元,今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已经突破1000万元。“这朵花给城市带来了名气、人气、财气,带来了太多的变化。”李开寿欣喜地对记者说,街上的人流车流多了,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2009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向麻城颁发了证书,认定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杜鹃花海为中国最大的原生态古杜鹃群落。今年,中国花卉协会授予麻城“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称号。“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97岁麻城老红军来显合想见84年前老战友一面
84年前,他们是儿童团的兄弟,一起扛着红缨枪放哨,革命少年英气勃发;84年后,历经沧桑巨变的两位老红军已年近百岁,分居于鄂赣两地的他们,一直渴望再见上一面。昨日,听说我们是来自湘鄂赣三地的记者,97岁的麻城老红军来显合十分激动,他紧握记者的双手,表达心中多年的一个愿望:想和江西的老战友王煊见一面。
背井离乡当红军 江南转战十六春
来显合如今是居住在麻城的惟一健在的老红军。见记者来访,老人回屋里取出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穿上,顾不得天气炎热,颤颤巍巍地用双手将衣服扣子一一扣上,直至领口的最后一颗。
招呼所有的记者坐下,老人在沙发上正襟危坐,双臂伸直,双手紧紧贴放在大腿上,这是军人的姿势。大儿子来勇说,多年来,老爷子一直保持着当年在部队的习惯。
来老的听力不大好,不过记忆清晰得令人佩服。他清晰地告诉记者,1927年,担任儿童团副团长,那年他13岁。少年来显合在革命摇篮中成长。父母是农会会员,姐姐来显茂是顺河少共区委书记,叔父来克纯担任县赤卫队队长,姐姐和叔父二人为革命捐躯。
1935年,21岁的来显合参加了红军,参加过著名的黄桥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其间首创了便携式强榴弹箱,带领战士用两条腿跑过敌人的车轮,将武器弹药及时输送到前线。
直到1950年,来显合第一次返家才知道,双亲在他走后第二年就被敌人打成重伤,含恨而去。来显合为此写下《探家寒》悼念父母:
背井离乡当红军,江南转战十六春。
开国元年回家转,一片房屋变丛林。
双亲不见永诀去,铁石之人也寒心。
三座大山已推倒,孩儿无孝为人民。
参加革命数十载 苦盼战友重相逢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来显合被送到南京军事政治大学学习。1953年他又响应党的号召,分配至煤炭部直属华东机械厂,1966年离休回到故乡麻城,从未停止奉献余热。
2001年的一天,来老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江西的电话。“我是王煊啊。”当电话那头传来乡音,老人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来老当儿童团副团长时,大他一岁的王煊是团长。后来两人分别加入红军,失去了联系。
2001年6月5日,《湖北日报》一篇有关来老的报道《儿童团长今年八十八》刊登后,恰好被来汉出差的王煊家人看到。王煊今年已98岁,离休前任济南军区政委。
两位老战友接上头后,时常通过电话和书信联系,由于身体原因,二人一直未能见面。“我请他过来,他请我过去,可惜我们都老得走不动了,家里人都不放心。”来老说。
江西江南都市报记者当即和本报记者达成一致,争取促成老人实现这个心愿。湖南三湘都市报的记者也邀请,两位老人可以到韶山相聚,来老欣然同意,韶山一直是这位老红军向往的地方。
来老笑了,露出仅剩的一颗牙齿,笑得特别灿烂。
乘马岗,全国将军第一乡
稚嫩童音娓娓讲解革命史
昨天下午,在“全国将军第一乡”乘马岗镇乘马会馆,我们见到了一群特殊的讲解员,他们是一群10岁左右的小学生,祖辈的革命故事由稚嫩的童音娓娓道来,更加感人。
乘马会馆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旧址,也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王树声大将曾在此讲学。这里是毛泽东早期武装斗争思想在农讲所唯一的一次实践,开创了鄂豫皖红军之源。
6名小小讲解员来自乘马岗中心小学,他们头戴耳麦、身佩小音箱,分别在乘马会馆的6个展厅,为游客讲解麻城和乘马岗镇的革命斗争史。他们娴熟的讲解,动听的歌声,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11岁的付金林,脚上的袜子破了几个洞,她告诉记者,“从小听红军故事长大,我们乘马岗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
“文化的力量是最长远的”
“我每天都在通过楚天都市报关注红色三山行报道,知道采访团的脚步离麻城越来越近了。”昨日,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以诗意的语言,欢迎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采访团的到来。
“除了工作,我没有别的爱好,业余时间只喜欢写写散文、诗歌。”李开寿与记者座谈时,敞开了心扉。他的不少文学作品,登上了《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
文化气息浓烈的李开寿,自然对城市文化有自己的看法。“文化的力量是最长远的,只有打造文化软实力,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他主持举办“麻城讲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公务员、群众讲课,一个月三次。
初来麻城,看到满山的红杜鹃,李开寿惊讶不已,回办公室,细细思考如何把杜鹃当成一种文化推向市场。他还要求部下要用杜鹃花精神干工作,“要红红一山,要火火天下。”“杜鹃花资源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为什么麻城开发成了‘中国映山红第一城’?”李开寿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麻城的文化,就是敢为天下先。”(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