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8-03 点击量:879人次
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一种闲食(其实是咸食):盐渍香椿头。尽管它咸得要命,浑身沾满了盐花,本来是用来做菜的,然而我们小学生还是挺愿意在学校门前的摊上买来吃——因为咸,所以耐吃,而且吃后回味无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香椿又名椿树、椿芽树、春菜树、香铃子,原产我国,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我国南北各地都有生长。树高可达25米,树干直径最大可至70厘米左右。香椿头是香椿的嫩枝芽,每年春天,尤其在谷雨前后,农村和山区的香椿树上长满了又嫩又红的香椿头,为人们提供一种风味独特的蔬菜。国外称香椿为“中国的树上蔬菜”。
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安徽省寿春镇(今属寿县),为避雨而进入一家小酒店,店主拿出仅有的两块豆腐,又从门前的一棵香椿树上采下嫩枝嫩叶切成小段与豆腐相拌,放入各种调味品,招待这位来自北方的先生及其随从。这滑溜爽口的香椿拌豆腐吃得乾隆食欲大增,他让店主再来两盘。店主只好实话相告:“这位客官,实不相瞒,荒年灾月,小店已无他物招待。”
回到宫中,乾隆命御膳房如法炮制香椿拌豆腐,不料乾隆吃后很不满意。待第二次下江南时,乾隆再次来到这家酒店,详细询问了配料及制作细节,并赐店主100两白银,再次饱尝了香椿拌豆腐。尽管如此,御膳房做的香椿拌豆腐还是让乾隆失望;他于是怀疑店主留了一手,直至第三次下江南,乾隆特意折道来到寿春责问店主。店主回说:“你们北方的香椿和豆腐与江淮大地的不一样;香椿拌豆腐,香椿要用寿春的香椿,豆腐必须用寿春八公山的泉水磨制。”从此,寿春的香椿拌豆腐也就有了名气。
香椿的新叶呈红色,以后转为淡绿色(正面)和白绿色(背面),入秋又恢复红色,故香椿又叫红椿。“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所以自古用“椿龄”表示高寿,并以长寿的大椿树比喻父亲;用种在北堂的萱草(古人认为能使人忘忧,即黄花菜)象征母亲。于是称父亲为“椿庭”,称母亲为“萱堂”,“椿萱”即“父母”,成语“椿萱并茂”乃父母均健在之意。
香椿既是上等蔬菜(香椿炒鸡蛋、香椿核桃、香椿鱼等的主要食材),又是养颜、治病的植物,用鲜香椿芽捣制的液汁有滋润肌肤、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菌的功能。香椿散是中医方剂,主治恶心、吐酸水、不思饮食。香椿子也是中药。
香椿树木材纹理细,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和根可提芳香油,是西方人生产雪茄时的增香剂;种子可榨油,含油量达35%;根皮和果实也能入药。
(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