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6-24 点击量:982人次
小的时候,我记得每逢年节,家家都要蒸花馍,为的是讨个喜庆和吉利。因北方盛产小麦,为此,民间就遗留下来蒸花馍的习俗。花馍,不同地区叫法不同,也有称面塑、面花、捏面人等。流传在民间的花馍,用小麦面发酵,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用红枣以及各种豆类加以点缀,放入锅内蒸熟,趁其柔软时再施以彩绘,好看的花馍就算做成了。这些既能食用,又能作为礼物馈赠亲友的花馍,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
民间送花馍讲究很多,北方民风淳厚,又崇尚礼仪,生日寿辰、婚姻嫁娶、祈祷祭奠,各种场合都要送花馍助兴。民俗节令,走亲串友,送的也是花馍,花馍是亲朋往来的礼品。那流行了百年的民间礼俗,把纯朴、美好的生活意境,作为吉祥如意的礼物,带给你想送的人。
民间花馍的制作,在黄河流域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我区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地区就非常盛行制作花馍。蒸花馍曾是民间习俗重要的技艺之一,不仅从审美和造型上有它吸引人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民间的传统文化与内涵。花馍是土生土长的造型艺术,手手相传,那纯朴的造型,镌刻着黄河文化古老的印迹,它与民众休戚相关,因此也成为农耕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影响极深,沿袭至今。在我国民间饮食文化中,花馍可谓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了花馍制作的记载,宋代民间就有把花馍用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结婚、祝寿等活动的描述。花馍经过百年的传承,如今它是民俗和民间艺术的成员,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粗犷豪放、淳朴的民风,都体现在了花馍的造型艺术上。这些花馍的形态、用途、色彩与当地的民俗风情联系紧密并发展变化。按照习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时日,捏花馍已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以示庆贺。这些花馍,大都出自农村及城市家庭主妇之手,尤其在结婚、生子、祭祀和过各种民俗节日时,家家都要蒸制花馍,根据需要制做成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由于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一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制做花馍要用上等的面粉,经过发酵、揉面、捏制、笼蒸、着色几道工序。着色多用对比强烈的红、绿、黄、蓝等颜色,并用豆类、谷物加以点缀,造型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都憨态可掬,笨拙幼稚,有静有动,相映成趣。一般蒸的花馍,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鲜艳,风格朴实,富有拙雅的美感。花馍的制作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花馍与民俗结合,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和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由于地区的原因,花馍又反映了地域的艺术风格。有的夸张变形,旨在其神韵;有的似浮雕布满贴花,意在淡雅;有的嵌以插花,凸现美观;有的讲究蒸制染色,华丽别致;有的略加点缀,朴素淳厚;有的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讲究本原色彩。
民间花馍的造型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具有礼仪性、时令性,它的独到之处,就是各有各的讲究和寓意,相延成俗。人物有娃娃、寿星。动物有牛、羊、鸡、猪、虎、兔,羊代表“祥”,猪代表富足,狗代表忠义。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的花馍。植物有桃、柿、佛手等。石榴花馍,象征榴开百子,多子多福;佛手、桃子花馍,寓意多福多寿;凤凰、牡丹花馍,象征荣华富贵;金鱼、荷花花馍,象征连年有余;牛、羊花馍,象征五畜兴旺;老虎花馍,象征虎虎生气以及美好的生活;祭灶神的枣馍,象征着劳动人民风调雨顺;麦秸集,象征五谷丰登。
祝贺寿礼,要送寿桃,多把花馍蒸成桃形,上面点缀上各种寓意吉祥长寿的小装饰物,再点以色彩,做为“寿馍”赠送亲友之用,意在祝愿长辈长寿百岁。拜年送宝宝花馍,象征吉祥如意。同辈来往要送花馍,祝愿吉祥。结婚时母亲送给女儿花馍,以示吉祥如意,婚姻美满。孩子百日时送猫、虎花馍,其意是让威武的猫虎护卫孩子。十二岁圆锁时送的是直径达尺余的大面圈儿,面圈上再置放着十二生肖的花馍,有的大面圈里再套小面圈,中间放龙凤或虎头花馍,祝愿孩子龙凤呈祥。订婚时女方送给男方一个狮子花馍,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健康、能干的丈夫。男方回送一对鱼儿花馍,期望妻子灵巧,温柔如水,表达了一对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婚娶时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这种花馍,圆形的面托上边缘捏花纹,铺一层红枣,层层叠起成锥形,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对于不同的节令,还有不同的内容和花样的花馍,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中秋节、七月初七、七月十五等节令,都蒸做不同的花馍。在花馍上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小饰物作为点缀,互相赠送。节日期间,捏制出千姿百态的花馍欢渡节日,农家几乎家家都蒸花馍。春节敬神蒸的供馍是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花馍供物,中间插以红枣以示装饰。大型供品还有“枣山”,把面里卷上红枣,拼成三角形,顶部捏成如意图案,再加捏几个小元宝和龙,“枣山”蒸出后,点以颜色,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品。农家还蒸一种猪头形的花馍做“大供”。
元宵节蒸的是灯、五畜、五果等花馍。清明祭祖蒸的是圆形花馍,上缀数颗红枣,名曰“子推”,纪念介子推之意。办丧事时,人们还要捏蒸一种在灵堂前面供奉的“小食儿”花馍。这种花馍捏成各种花果、小动物形象,甚为精巧别致,蒸熟后再点染颜色。还捏蒸一种小巧玲珑,不点染颜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这种小面人,有爬、有卧、有抱花、有啃瓜的各种姿态。有时还把它置于染成大红大绿的大花馍之中。这类花馍一般是拜佛求子而专门制作的供品。端阳节蒸的是簸萁花馍,表示早备夏收。七月初七蒸的大花馍,形大如盘,内置针线,意在巧施针线。传说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花馍,就心灵手巧。清明节还捏蒸一种叫做“寒食”的男女娃娃人头花馍,这种面人头,内包素馅,点嘴、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甚是天真可爱。有的还捏蒸一种“寒燕儿”的花馍,蒸熟后插在树枝上,像是落在树枝上的燕子。这些供奉的民间花馍,相传与寒食节有关,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农历七月十五,花馍样式就更多了,有牛、羊、猪、兔等各种动物,还有娃娃和各种花卉、瓜果等花馍。
制作花馍的用料和工具十分的简单,白面、剪刀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花馍形象就会脱颖而出。蒸熟的花馍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造型夸张别致,不但能够食用,也可作为礼品相互赠送,也可成为观赏的艺术品。大部分家庭主妇都会捏制花馍,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捏制出各种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久而久之,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
如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城市人家自己蒸花馍的也越来越少,为回归自然,体会那份民间情愫,让我们自己动手保留这份记忆吧!(编辑:西安花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