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1-10 点击量:1110人次
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花养得很专。他的这个爱好,承自他的父亲。老舍的父亲是一个守卫北京皇城的旗兵,庚子年(1900)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战死。幼年的老舍与哥哥姐姐们一起,把父亲留下的花草视做他生命的延续,浇水施肥,精心呵护,由此形成了养花的爱好。
老舍爱花也懂花
早在1931年的夏天,老舍与胡?青刚刚结婚,在济南齐鲁大学北边的南新街54号租下一座房子,有一个不是很大的院子。老舍爱花、养花的天性就开始表露出来。胡?青说:“当时种满了花草,盆养的畦栽的都有,还有一棵不算小的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院子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所以花儿开得很旺盛。每年开春以后,小院里花香不断,五彩缤纷,吸引着不少朋友来我们家赏花……”
1934年来青岛后,老舍对于青岛到处盛开的鲜花赞不绝口。他爱花,也懂花,文章也被花儿装点得色彩斑斓。在《五月的青岛》一文中,他说:“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就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者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就是路上两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围墙既矮,藤萝往往顺着墙把花穗儿悬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气;那双樱、丁香,都能在院外看到,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心爽。”
为了养花,买房要带小院子
在青岛,他们搬过好几次家。老舍在黄县路6号(今12号)寓所住的时间比较长,胡?青记得院子中间有个圆形的花池,里面种满了花。他们那简单的客厅里,除了西墙上挂的一点字画、数把藤椅和一两个茶几外,就数南窗下那些花草比较惹眼。
事实上,老舍先生对于青岛的美好回忆,使得他依然非常想念青岛。那里美丽、安静,依山傍海,空气清新,十分适合于文学创作。日本投降后,老舍先生曾写信委托在青岛的老朋友王统照先生帮忙,买一座带小院子的小房子,可以平静地养花、写书,安度余生。他认为日本投降后,青岛肯定会有很多的空房子出售。这倒是不假,但是王统照先生忙活了一通后才发现,那些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们早就把那些房子“接收”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轮得到他们这样的穷酸文人!
早年在济南、青岛当教授时,虽然也在住处养了许多花草,可那都不是老舍自己的房子,因为频繁搬迁,大都散失。居无定所,使得养花成为一种奢望。年过半百的老舍先生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把自己的院子,变成了一个大花园。每天早晨,写东西写累了,就到他的院子里,这里瞅瞅,那里看看。给花儿浇浇水,挪挪盆,剪剪枝,便算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望着这满园春色,老舍先生的欣喜之情,就会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闲暇时,老舍还会把老朋友们请来,在他的花园里小坐,喝茶赏花,蔚成一景。
院子里种三四百棵菊花
老舍先生养花很专,也很精。腊梅、海棠、昙花、山影、绣球、令箭荷花等。特别是菊花,老舍先生能一下子养三四百棵,一百多个品种。到了秋天,菊花纷纷开放,姹紫嫣红,犹如菊花展览引得大家一窝蜂去老舍先生家参观。胡?青还托人从北京西郊植物研究所买来几棵良种柿子树,栽种在院子里。几年后,柿子树挂上了红彤彤的柿果,甚是惹眼,让老舍先生喜不自禁。按照北京习俗,老舍先生每年到了收获季节,他都会摘下一些柿子,装在小篮子里,送给亲友们,此曰“送熟”。曹禺先生等老朋友都是经常受惠,津津乐道。也因为这些柿子树,老舍先生把他的院子命名为“丹柿小院”。
曾经担任中法友好协会会长的法国人贝热隆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初期曾经到老舍先生家。他这样描写这个小院落:“这是中国首都一间陈旧的小房子,满是花草,屋前一个小花园,开满玫瑰红的大桂花和鲜红的石榴花,其余地方无数菊花和剑兰,正在含苞待放……”
老舍先生去世后,如同父辈一样,他的后代也把这些花视做父亲生命的延续,继承了养花的爱好。所以今天,老舍故居里始终是郁郁葱葱、鲜花不断。其中许多还是老舍先生当年亲手种植的。从那些在春风里绽放的鲜花,我们分明能够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于天下苍生无边的爱。
编辑:中国西安花卉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