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03-06 点击量:1075人次
花在中国民间,最早是代表一种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而插花的最早出现,则始于南北朝时期,最初是用于佛教的供花。《南史》中就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罄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罄,即小口大腹容器,以罄盛水浸渍花茎,可使插花不枯萎。
插花初始仅是将花“放”或“养”在花瓶或花盘中,还谈不上“插”的艺术匠意。到了唐代,君王把二月十五定为花朝,视作百花诞。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开始讲究花要插得好、配得妙,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插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而且还讲究花器,并对花木赋予个性与格调。比如讲究将花器置以精美台座或几架,并在背后挂名人字画,形成或清新高雅或富丽华贵的“书画插花”风格。此时的插花,已从早时的寺庙供养,延伸为宫闱或诗人雅客书房内的装饰品。诗人杜牧在《杏园》一诗中曾如此盛赞当时社会插花之盛景:“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宋元时期,除宫廷、寺院、民间盛行插花用以陈设外,甚至连茶馆、酒楼,商店、游船等,为了招徕顾客,还按四时更新插花。一般的民众往往出外郊游时也还 “中置桌凳、列笔床、香鼎、盆玩、酒具、花樽之属”,可谓是一尊插花不离身了。而且,插花艺术在当时还上升为专门学问,与“烧香、点茶、挂画”并列为宋代的“四艺”,被视为宋代人自小就应具备的修养,纵使仆役也不例外。
至于讲究情趣的文人雅仕,更是常以插花影射内心世界,比如,喜用高雅韵致的“梅、兰、竹、菊”等花材插花,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同时还将插花艺术分成不同欣赏层次,有酒赏、香赏、曲赏、茗赏、琴赏等。酒赏,即边饮酒边赏插花;香赏,即依照不同的花材配制不同香料的焚香,形成花香相和的香花风格;茗赏,即将插花与品茗相结合,赏花品茶兼得花雨茶的清香幽美之情韵,成为文人雅士间赏插花之最高雅境界。
明代被誉为花道专家的袁宏道曾将花比作“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凝成的东西,认为它们与生俱有的天生丽质,人见人爱。而大凡阅读过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一定会为沈复文中所描绘的妻子芸娘所倾倒。芸娘聪慧洒脱,与沈复默契温存过日子,无论案头雅供、静室焚香、赏菊东篱、设计花园等,她和沈复一样都是行家里手,让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在艺术化的人生里悠游。尤其书中对芸娘关于插花的一段描写,其所显示出的“慧黠之气”,更让人望尘莫及—
爱花成癖的沈复,喜欢摘花插瓶,所以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桌上的瓶花。芸娘说沈复的插花十分精妙传神地体现了风晴雨露,但她觉得还可以仿效画画中画草虫的方法:“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或者抱梗,或者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沈复采纳芸娘的办法,结果看到插花的人无不称口叫绝。
虽然,芸娘把虫子刺死有些不厚道,但芸娘的聪慧可见一斑,也足见中国古已有之的插花,在清代已经发展成社会上一种普及性的技艺,并成为了诸如芸娘等聪慧女子的必学之道。说到底,爱花,爱美,爱人,都同是日常生活中缺一不可的美好情趣。
编辑:西安花卉网 来源:花集网
官方网址:http://www.xahhw.com http://xah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