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节气:下月7日 大雪
本站会员人数1504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top_banner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农高会---前序

花事随笔

left_1 left_2 left_3 left_4

农高会---前序

发布日期:2010-11-05 点击量:1724人次

杨凌概况

地理位置
东距西安82公里,西邻宝鸡89公里,距咸阳55公里,地理位置上属于咸阳,以前也确实是咸阳下辖武功县的一个镇。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后,就成了省辖区。不属于西安和咸阳任何一个市。


人口面积
杨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县级杨陵区,总人口16万,其中城市人口8万人。


历史
杨凌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文明史。《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可以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共有10家农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方面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世界上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荷兰的瓦格涅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杨凌称作“农科城”。岚清同志1996年来杨凌看了后,说“只能算个农科乡”。因为当时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条件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也正因为条件太差,以及体制上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示范区成立前的几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干人才。为了稳定人才,发挥农科教优势,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岚清同志的亲自推动下,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陕西省与国家14个部委(现已调整增加为19个)共同领导和建设,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陕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

重任
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誉名
杨凌——中国农业硅谷


关于旅行

我叫王紫,家住西安灞桥,虽说距离杨凌很近 ,但,这次真的是第一次来杨凌逛,而且还是在农高会召开的时段,这不是巧合,是有备而去的。所以,说是“逛”,非也!
自小喜爱养花种草,虽没有收到多少值得称赞的成效,但是,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直在延续。再者说,大千世界,可以左右人的行为,左右人的欲望,但是,谁又能把对事物的爱如何?毕竟,爱这东西,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刻意的修饰,就仅仅一个“爱”字,代表了所有的开始,所有的结局,所有的人生。。。。。。
前面提到“有备而来”,是有缘由的。
自己从事的工作和花草紧密相关,倘若前十六届的农高会没去成自觉可惜的话,尚有情可原,毕竟那时的自己幼小且没能力,没时机去实现。所以,这次的农高会,从任何方面来说,都应该去。正如张爱玲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缘分呀!
汽车启动了,我悉心捡起散落的思绪,和同事一起踏上了去往中国农业硅谷—杨凌之路。

作者:王紫 博客:中国seo中心

呼叫中心

x

029-82465269